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张纮个人简介(“大巫”张纮·规划三国东吴第一人)

时间:2024-12-03 08:26:50

导读:他是广陵才俊,成语“小巫见大巫”中的“大巫”,三国孙吴的文臣领袖,史上第一位建议在南京建都的人。他与孙策的“广陵对”,规划了鼎定江东的蓝图,比诸葛亮《隆中对》早了至少十六年。

张纮的大名鲜为人知,但成语“小巫见大巫”大家耳熟能详,那是三国时期大才子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的陈琳在感慨,与张纮这个大巫相比,他只能算是个小巫。


张纮(沈江江绘)

张纮何德何能,竟被陈琳称为大巫?

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一出场,有一鸣惊人的《隆中对》,而《三国志》中张纮的出场,则有同样精彩的《广陵对》!

东汉初平二年(191),大将孙坚在攻打荆州牧刘表的战斗中不幸身亡,年仅十七岁的孙策在安葬父亲后,寄居广陵(今扬州)城。

孙策人称小霸王,有勇有谋,立誓为父报仇。

好兄弟周瑜献计,广陵人张纮乃天下名士,足智多谋,有安邦定国之才。

求贤若渴的孙策立马前去拜访。

然而,正如诸葛亮,张纮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,刘备曾三顾茅庐,孙策也是多次拜访无果。

张纮(沈江江绘)

好不容易利用张纮家人去世的机会,两人才见了面。孙策坦诚心机:“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,功业未遂,卒为黄祖所害。策虽暗稚,窃有微志,欲从扬州求先君余兵,就舅氏于丹阳,收合流散,东据吴会,报仇雪耻,为朝廷外藩。君以为何如?”大意是准备收集父亲余部,然后投奔丹阳的舅舅,再图占领会稽和吴郡,然后为父亲报仇雪耻,割据一方。

可是,也许是小瞧孙策太过年轻,也许还在继续考验,张纮回应非常冷淡,本人无才无能,目前正处居丧期,没什么可以提供帮助。

能成大事者,必有过人之处。虽然满腔热情被泼了冷水,可孙策毫不气馁,诚恳之至:“君高名播越,远近怀归。今日事计,,决之于君,何得不纡虑启告,副其高山之望?若微志得展,血仇得报,此乃君之勋力,策心所望也。”先生的大名早已闻名海内,很多人都称赞您的深谋远虑。自己是真心诚意前来请教,希望先生能够坦诚相告。

激动之下,孙策泪流满面。

男儿有泪不轻弹,张纮被深深打动,整理好衣裳,挺身再拜。然后正襟危坐,娓娓道来,在孙策思路的基础上,提出了中长期的战略设计。

其一是步子要迈得更大一点,不能只谋求会、吴二个郡做藩王,要夺取整个扬州、荆州地区,再以长江为天险,图谋天下。

这里说下,三国时的扬州是天下九州之一,包括现华东、华南的广大地区,远非当今的扬州市可比。

其二是格局要大一点,以齐恒公、晋文公为榜样,扛起匡复汉室的大旗,站上道德的高地,统领天下英豪,而不是局限在为父报私仇。

其三是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,要成就大事,必须 “当与同好俱南济”,确立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,千方百计汇聚志同道合的贤才,共图大业。

对话中,张纮明确了占吴会、谋荆扬,图天下的三步走战略,将孙策的小目标调整成了大规划,东吴的蓝图就此确定。

孙策依计而行,仅用短短数年时间,将思路变成了出路,蓝图变成了现实,开创了东吴时代。

此次对话,还诞生了一个成语“报仇雪耻”。

因此次交流发生在广陵,我们且称它为《广陵对》。当年,曹操尚未崛起,刘备还名不见经传,诸葛亮可能还穿着开裆裤,中原地区混战成一片乱麻。所以,此次对话可视为三国的开端,也是名符其实的三国第一对,比诸葛亮谋定刘备基业的《隆中对》,足足早了十六年。可惜,被小说家罗贯中故意忽视了。

乱世之秋,人才不仅易被重用,往往还有选择的自由。身为广陵名士,张纮收到的橄榄枝不少,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、太尉朱儁、司空荀爽都请他出山为佐官,可张纮不为所动。

吕布担任徐州牧后,也曾动过心思,可张纮恶其为人,耻于共事。

求贤若渴的还有曹操,曾先后以掾属、举高第、补侍御吏,直至九江太守的高位进行拉拢,都被张纮以身体原因坚决拒绝。

正如诸葛亮专心辅佐刘备,从“广陵对”起,张纮便为年轻的孙策所折服,认为必成大器。虽然彼时的孙策无兵无粮,一穷二白,但张纮还是跟定了他,历尽波澜,最终成为了三国东吴文臣的领军人物,与张昭合称为“二张”。